新華網廣西頻道10月2日電(記者何豐倫)十一期間是我國居民外出旅游的黃金周,居民外出旅游自然而然會購買目的國的各種土特產品。近年來,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在對返鄉游客進行檢查時,不斷發現帶有各種疫情的產品。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專家提醒:出國觀光應盡量減少攜帶未得到允許進入中國境內的各類產品,從而避免“攜疫返鄉”。
據廣西檢驗檢疫局統計,今年1-9月,該局共檢疫查驗出入境人員近430多萬人次,從入境旅客攜帶物及郵寄物中截獲禁止入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3040多批次,檢出有害生物30多批次22種。其中危險性有害生物3種12次,分別為桔小實蠅、瓜實蠅和四紋豆象,并對截獲的禁止入境物進行退貨或銷毀處理,有效防止境外疫情傳入我國。
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檢處處長王湛軍介紹,以東南亞國家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,應盡量避免攜帶紅酸枝、花梨木等手工藝品,因為這類產品中會存在著肉眼難以識別的蚊蠅幼蟲或蟲卵,這些幼蟲恰恰是傳播登革熱等疾病的“載體”。
出入境檢驗檢疫專家建議:游客在出境旅游前,需要預先了解目的國無法進入中國境內的商品范圍,在購買紀念品過程中盡量少涉及。在回國入境過程中,應嚴格申報檢驗檢疫,這樣才能避免出現“攜疫返鄉”“害人害己”情況出現。
此前,廣西檢驗檢疫局已提前部署檢疫查驗工作,凡檢查發現禁止入境的攜帶物,一律截留處理;凡攜帶特殊物品,如血液、微生物、人體組織、食品、動植物及其產品等,須事先申報,嚴格檢驗檢疫,否則予以暫時截留。
|